新余学院首届“天工金牌教师”风采

来源: 时间:2021-04-12 发布人:教学质量评估与督导中心
 

郭向荣

 



一、基本情况

郭向荣,男,1967年生,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书记,1991年起在我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主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逻辑学》等课程。近五年主持省级课题三项、校级一流课程一项,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20165月获国家教育部“马工程”“精彩一课”奖;其《运用嵌入理论引导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反腐倡廉建设》2017年获省监察学会、市纪委优秀理论研究成果评比一等奖;2020年被评为江西省“十大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二、教书育人故事

 郭向荣老师每学期上近100学时的思政课,同时还是赣西高校“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巡回授课的宣讲团成员、我校“十百千宣讲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初心论坛”党建品牌主讲人,在校内外巡回讲课多次,受益学生无数。他认真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能力,多名教师在他指导下获得教学比赛大奖和成功申报研究项目。郭老师自己说:他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精心备好每一堂课,孜孜不倦地读书充实教育资源,不厌其烦地去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并为他们释疑解惑,是做课堂上精神饱满的讲课者、做学生温暖的陪伴、做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的宣传者。有个学生说:“郭向荣老师最大的特点是有一个思政课教师的思想境界和豪迈的工作热情。他虽然没有太阳那么耀眼,却有星辰般的璀璨。”有个学生还送了一首诗给他:郭外青烟柳带柔,向风偏笑艳阳人;荣光休气分五彩,好怀百岁几回开(每句话的第一个字连在一起就是“郭向荣好”)。

三、从教感言

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深厚的敬业情怀、创新的教学方法、高尚的人格力量、扎实的理论功底,永保“立德树人”的初心与使命。学生对我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增添了我培育好时代新人的决心和信心。


廖丽琴

 

一、基本情况:

廖丽琴,女,1964年生,体育学院教授,体育教育教研室主任。2001年起在我校从事教学工作,主讲“健美操“排球”“羽毛球”“体育舞蹈”等课程。近五年主持完成省级课题3项:《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精品课程质量提升研究》、《江西省高等体育院校服务社区体育“需求—供给”模式的研究》、《广场舞促进社区文化发展研究》;主持校级一流课程1项:2017年主持完成新余学院应用型课程“体育舞蹈”。获新余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核心论文1篇,主编出版教材3部,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体育竞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二、教书育人故事:

廖丽琴老师对学生深怀仁爱之心,教育学生很有耐心,指导学生很有方法,学生常常亲切地称她“廖妈”。她坚持“严格要求,严中有爱”的原则,对每个学生都认真负责,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当学生遇到挫折时,及时地帮他们排忧解难。对一些准备考研的同学,热心地在资料准备、复习方法、报考院校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2016级体育教育班有个姓肖的学生,原先身体素质较差,没有什么羽毛球运动基础,在羽毛球课堂中,总是逃避。为了提高他学习羽毛球的兴趣,廖老师告诉他:“要学会打羽毛球,首先要把羽毛球和羽毛球拍当成自己的朋友。因此,练习要从熟悉球性开始,再逐渐过渡到羽毛球技术练习。”使该学生深受启发。当他获得每一点进步时,廖老师都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从而大大提高了他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羽毛球的兴趣,进步也越来越明显。不知不觉肖同学逐渐体验到了羽毛球课给他带来的快乐,在以后的练习中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一起练习。

三、从教感言:

从教35年来,一直从事体育教学一线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严谨求实,默默奉献,以一颗平常心,怀着一腔热情,用勤勉认真对待工作,用谦逊平和对待生活,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好老师。



吴阳波

 

一、基本情况:

吴阳波,男,1981年生,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副教授、教学督导组组长、智能科学技术教研室主任。2003年起在我校从事教学工作,主讲“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工程与组网技术”“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智能科学技术导论”等课程。近五年主持省级课题1项,主编教材1本,主持校级一流课程1项。获得过校级讲课比赛一等奖、校级和市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二、教书育人故事:

吴阳波老师在同学们心中,是一位特别有责任心的老师,而这种责任心又时常表现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之中。数计学院从2014年开始实行学生导师制,作为学生的导师,吴老师通过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教学上的认真态度,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给予的温暖。无论工作有多忙,他始终做到每个月至少给学生们开一次例会,每一次的例会时间都不少于1小时。在吴阳波老师看来,这只是一件很微小的事,他时常说这是他的职责所在,但在学生的眼中,他就像一个大家长,时时刻刻在关注着学生,一直默默的为学生着想。吴老师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指导学生制定长期与短期的学习目标,并及时跟踪了解实施情况,根据反馈情况做有针对的辅导,并解决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难题。他对工作的敬业态度,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使每一届学子都十分喜欢和敬佩他。他常指导学生写论文,在他的指导下,梁树刚同学在2017年第4期《新余学院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丁纪程同学在2019年第19期《新一代信息技术》发表了一篇论文,董昌谨同学在2019年第22期《新一代信息技术》发表了一篇论文。

 三、从教感言:

“学无常师,惟德所在”。对大多数老师来说,工作虽然琐碎而平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既不会有可歌可泣的闪光事迹,也不会有悲壮辉煌的精彩瞬间,但是,在平平淡淡的工作中,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在付出青春韶华、付出苦汗心血的同时,我们一样能收获桃李芬芳,实现人生自我。